讓香港的發明,改變世界。經國家科技部批准而設於香港科技大學的國家重金屬污染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其團隊原創並向世界推廣的「殺泥技術」,能夠減少百分之七十的污泥沉澱物,節省超過一半的污水處理費和所需土地,從而減少近四成的溫室氣體排放,為解決生活污水這全球大課題給出實實在在的答案,也印證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個論斷的真確和可行。
生活污水是城鎮及周邊環境的主要污染源。城鎮居民每天排放大量生活污水和固體垃圾,內含大量有機物和微生物營養元素,又有洗潔精、個人用護理品和藥物及多種病原微生物等。這些污染物進入水體後,將造成水中溶解氧大量消耗和加速水體富營養化,在厭氧菌作用下又容易產生惡臭物質,病原菌和病毒通過水媒介引致疾病蔓延。七百多萬人口的香港每天產生近300萬噸生活污水。
以海水作媒介消除污染物
科大重金屬污染防治中心始創主任陳光浩教授團隊發明的「殺泥技術」(英文縮寫SANI)發揮香港獨有海水沖廁的特色,改善傳統微生物處理污水的方法,透過「基於硫循環的微生物」消除污染物,有效減低七成污泥沉積物,減少污水處理污泥的壓力,同時節省成本和用地。這個辦法為普遍缺水的沿海城市利用海水或含鹽地下水資源提供了一個新方向,該系統和技術已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水教育學院(現IHE Delft)肯定並向多國推介。
「殺泥技術」獲香港渠務署和創新科技署支持並撥款試行,最先在沙田污水廠測試,取得成效後不斷擴大規模,即將示範的基地包括西貢以及內地青島。
大灣區唯一國家級化污研究平台
科大重金屬污染防治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香港以至大灣區環境領域唯一的國家工程技術研究平台,其技術正引入鹽城、武漢和青島等內地城市,感興趣的國家則有古巴、秘魯、西班牙、荷蘭、日本、泰國和菲律賓等等。
該中心的主要宗旨就是運用創新水技術實現污水可持續處理和資源化,身兼科大水處理技術中心主任和國際水協會戰略局委員的陳光浩重視以實證檢檢理論,用科研成果協助人類減碳節能。為此,其團隊不自滿也不停步,正研發一些新的電化學處理技術,包括快速無加藥污泥除臭,垃圾滲濾液技術,連續五天保持攝氏38度的情況下無臭,還有快速無加藥處理垃圾堆填滲濾液等。
科研成果要轉化為技術並服務民生,在在需要資金投入。擁有幾百項專利的科大重金屬污染防治中心重視應用,設立了三間初創公司推廣應用技術。不過,該中心的研究在獲得政府支持之餘,也期待工商界多加垂青,以促進產業化,可惜至今得到的民間資助十分有限,真應了二十多年來坊間俗語「High tech揩嘢(虧大本),low tech撈嘢(掙大錢)」,普遍市民較熱衷短期高回報的房地產和金融炒賣。
談及香港要建設國際創科中心,陳光浩教授認為,除了政府政策要積極和前瞻,市場機制也要由保守轉向開放和靈活,社會大眾應改變挑剔的心態,鼓勵嘗試,鼓勵創新,才有可能讓「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開花結果,香港前景也會更亮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