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於香港理工大學的「國家軌道交通電氣化與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是國家科技部批准在港設立的六個工程分中心之一。成立五年多以來,該中心在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倪一清帶領下,關注面從地鐵、高鐵擴展到磁懸浮列車,開發了控制高鐵列車振動的技術以提升鐵路安全水準。有關技術除應用於國家高鐵項目,包括京滬高鐵,也應用於新加坡和巴西地鐵系統,實踐着科學報國、科研為民的初心。
光纖傳感器監控軌道風險
人們搭列車,有時會覺得振動很大,原來是車輪出現扁疤,傳感器的作用就是發現哪些車輪出現了扁疤。2011年,倪一清團隊研發的光纖光柵感測器安裝於路軌上,協助維修人員追蹤列車和路軌情況,適時維修,保障乘客安全。
2014年,其團隊發明了智慧阻尼技術,通過電力多寡降低不同車速產生的振動。在京滬鐵路上,新型的阻尼器可應付達380公里的最高時速,亦可在一般時速運用自如,既令旅客舒適,又可延長列車壽命。
加入理大第二十年的倪一清,致力結構健康監測、結構振動與控制、智慧材料與結構,及感測器技術等領域的研究。
引入超聲波監測路軌磨損
近年來,他帶領團隊,進一步採取三維射頻識別技術、超聲波等手段來監測路軌的磨損以至脫軌風險,並用以監測地鐵、城軌和高鐵軌道運作,他表示未來將運用大數據來建立數據庫,高效快速地防患於未然。更進一步是研究不同功能的材料和感測器,更好地服務人們。
近年來,理大獲創科局等政府部門委託研發智慧傳感,又獲研究資助局撥款800萬帶領香港城市大學等院校研究多通道長距離感測器。為減振降噪,又研究吸收電磁波做能量,以至應用無線頻辨識儀感測器去監測軌道變型情況。為此,團隊分別在廣州及溫州地鐵、上海及長沙磁懸浮等線路做測試。
理大近年開展的項目,包括列車軸承傷損軌旁聲學診斷技術研究、超高速磁浮車輛關鍵氣動檢測技術研究、廣汕高鐵大跨度階段預製拼裝混凝土斜拉橋關鍵技術及智慧化研究、溫州市域鐵路高架綫路減振降噪綜合技術研究項目現場監測。長遠而言,倪一清期待感測器成為列車的一個部分,而不需要分開安裝,他相信這樣才能令高鐵成為一個智慧化的產品。
發起灣區軌道交通協同中心
除了鐵路工程發展,倪教授的研究成果亦應用於保障橋樑和航道安全方面。他參與香港青馬大橋及昂船洲大橋的結構健康監測系統設計,亦為港珠澳大橋設計溫度感測器以監測這條全長55公里、8車道的全球最長橋隧組合跨海通道的安全。
多年來,倪一清應邀為廣州塔、深圳證券交易所總部等大型基建的建築物進行全壽命期的健康監測。「廣州塔工程關鍵技術」項目為他贏得2016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近年亦獲得中國振動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
在倪一清推動下,理大與深圳大學發起,聯同中山大學、廣州大學、澳門大學以及英國倫敦帝國學院、伯明罕大學等十二間大學和企業,成立「粵港澳大灣區軌道交通協同創新中心」,希望透過共同合作,充分發揮彼此優勢,實現資源共享、聯合共贏。
身為理大鐵道工程跨學科研究召集人,倪一清特別強調跨學科合作,五年來帶領團隊與校內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和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等八個學系開展合作,透過科研協作,為建設更安全社會齊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