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區院士.陳清泉】粵港優勢互補 一加一大於二
  • 2021-09-13 13:24

陳清泉院士是中國工程院第一位香港院士,也是粵港澳大灣區院士聯盟發起人之一。2016年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大會上,獲頒光華工程科技獎,是首位香港科學家獲此殊榮。(點新聞圖片)

陳院士早於1986及1990年先後創辦國際電動車研究中心和世界電動車協會。特區政府2009年成立的推動使用電動車輛督導委員會,他亦是成員之一。在香港大學電機電子系任教快四十年,已發表五百餘篇國際論文,提出了電動車的工程哲學,發明多種電動車專用電機及控制裝置,為現代電動車學奠定了基礎,被譽為「亞洲電動車之父」。最近他提出四網(能源網、資訊網、交通網)四流(能源流、資訊流、物資流、價值流)融合的理論和實踐,引起國內外專家的關注。

2017年,陳院士聯合23位在港兩院院士給國家主席習近平寫信,表達香港科技工作者,迫切希望報效祖國和發展創新科技的熱情,同時反映一些內地和香港在科技交流合作中的障礙。信件獲得習主席作出重要批示,並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同時責成有關部門跟進處理資金「過河」等問題,科技部、財政部隨後落實推動中央財政資金通過科技計劃項目資助形式撥付過境港澳使用。2019年2月,中央頒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向港澳有序開放國家在廣東建設佈局的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
    
「中央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創新科技領域就是香港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陳院士表示,身為科學家要為科技創新界發聲,要持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科技界的一份子,他樂意竭盡全力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陳院士表示,要打造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有不可或缺的四大要素,包括名牌大學、研發中心、企業市場及金融體系,對此,陳院士認為香港有優勢也有短板。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金融一直是香港的強項;但深度認識高科技,並將科學轉化為技術卻並非香港所長,而這正是鄰近廣東省的主要優勢,故他認為,香港與廣東省可實現優勢互補,能實現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中央政策,香港出力」,陳院士認為是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前提。「只要粵港澳大灣區深入合作,昨天的世界工廠就會變成今日的美好灣區。」

這位年逾8旬的科學家,以產業鏈眼光審視香港高科技的資源流動,他發現香港的科創版圖中缺乏「研究院」和「科技企業」兩個組成部份,僅有產業鏈中「一頭一尾」的名牌大學和金融市場。他建議香港要創辦大型研究院、引入科技企業,以完善高科技產業鏈,為有志從事科研事業的青年提供職業道路。

「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作為大灣區院士聯盟發起人,陳院士呼籲香港科創界發揮基礎研究優勢,為國家科技發展貢獻力量,「香港是中國一部份,香港的科學家一定要融入祖國的科技建設,才能發揮作用。」

陳院士小資料:

職銜: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系榮譽教授

榮譽:中國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烏克蘭工程科學院院士、匈牙利工程院榮譽院士、劍橋大學丘吉爾學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

公職:粵港澳大灣區院士聯盟發起人
 

如欲知道更多教科相關消息,請留意京港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BHKAEC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