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區院士.李焯芬】港可為中外文化交流 作更大貢獻
  • 2021-09-14 16:26

遠古,大禹治水造福萬民;今日,三峽工程利在千秋。國家去年作出對三峽工程這項世界最大規模水利樞紐工程的驗收結論,顯示當今世界規模最大水利工程建設任務全面完成,工程質量滿足規程規範和設計要求、總體優良,運行持續保持良好狀態,防洪、發電、航運、水資源利用等綜合效益全面發揮。粵港澳大灣區院士聯盟發起人李焯芬院士,正是這項偉大工程的參與者和見證者之一、享譽「大禹傳人」。(浸大圖片)

李焯芬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是著名水利工程及能源專家,1970年代,他任職加拿大安大略省水電局及省電力公司工程部總經理,負責水電、核電建設、大壩安全評估、核電站及大壩抗震、核廢料處理等研究課題,為當地水電公司管理層職位最高的華人。

1978年,國家開始實行改革開放。1981年時,我國時任水利電力部部長錢正英率團到加拿大考察當地水電水利建設,李院士正好出任代表團翻譯和接待。完成一個月的考察後,錢正英邀請他「經常回來為國家服務」,中學時代早已心繫家國的李院士答應了,從此,他便走上參與發展國家水利水電工程的道路,至今足足四十年。

李院士自80年代中期就參與三峽可行性研究和設計論證,參與大壩選址的工程地震地質組和河流泥沙組,更直接參與三峽工程中的雙線5級船閘建築工程,花了10多年才完成的船閘耗費達100億元,當中最難解決的,是要確保船閘穩固不漏水。李院士說:「若果船閘周邊的石頭組織鬆散,會令船閘難以牢牢關緊而漏水,就不能成功控制船航。我用了2、3年時間論證才完成了報告,確信周邊的地方以花崗石為主,不會出現問題。」

三峽工程還涉及周邊百萬民眾遷移問題,除了讓居民原地安置,從河的兩岸遷往附近更高的山坡,更要確保周邊山坡不會倒塌。李焯芬同步開始研究當地的滑坡及泥石流,將「土釘固坡」(俗稱泥釘)技術用在其中,取得良好成效。泥釘技術,其後也在香港和內地斜坡改造加固上推廣。

為世界各地所用的「土釘固坡」技術。(youtube影片截圖)

三峽工程大壩完工後,李院士仍多次回內地做安全評估。在他看來,三峽大壩的工程質量「屬當今世界水利工程最高標準」。截至2020年8月底,三峽電站累計發電量達13,541億千瓦時,有力支持了華東、華中、廣東等地區電力供應,成為中國重要的大型清潔能源生產基地。川江航道通航條件改善,累計過閘貨運量14.83億噸,三峽工程有力推動了長江經濟帶發展。李院士既是地質工程師,又是水利專家。除參與長江三峽大壩工程,又投入二灘水電廠、李家峽等水利建設。
      
1993年,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錢正英以「大禹傳人」贈予李焯芬,嘉許他為國家水利水電事業的貢獻。獲此榮譽的李院士對此謙遜地表示,自己所做的一切並不為追求名利。

近年來,他仍然奔波於內地新建水電站工地,為地下廠房的岩石穩固問題提供專家意見,也參與全國各地舊水壩的安全評估。香港科學家以知識和才幹支持國家建設,報答民族,李院士成了一個典範。

introtojtia

李院士為饒宗頤文化館管理委員會主席、以及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饒宗頤文化館網頁圖片)

不單在地質和水利工程方面,李院士更傾注大量心血於文化教育和公益事業上。他擔任公職便包括,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理事會主席、饒宗頤文化館管理委員會主席、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

談到粵港澳大灣區院士聯盟的成立,李院士期望大家同心攜手,不負歷史使命。展望未來,他認為香港可依托大灣區厚重而豐富的嶺南文化底蘊,為中國文化的海外傳播,為中外文化的交流共融,作出更大貢獻。

李院士小資料:

職銜:珠海學院校長、香港大學前副校長
      
榮譽:中國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

公職:粵港澳大灣區院士聯盟發起人、西九故宮董事局副主席、香港建造學院管理委員會主席、《香港志》編審委員會首席召集人、福慧慈善基金會會長、東蓮覺苑董事會主席

如欲知道更多教科相關消息,請留意京港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BHKAEC

附加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