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6日,香港】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王吉光榮獲首屆「鍾南山青年科技創新獎」,表揚他利用數據科學和計算技術研究精準醫療,攻克醫學難題,發現若干具臨床意義的基因突變,為醫學及生命科學作出重要貢獻。頒獎禮今日下午在廣州舉行。在十個得獎名單中,四位來自大灣區,王吉光是唯一來自香港的得獎者。
利用數據科學和計算技術研究精準醫療
王吉光為科大夏利萊夫人副教授,任職於生命科學部兼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共同領導組建亞洲腦膠質瘤多組學數據聯盟,通過多組學大數據整合和數學建模,在繼發性膠質母細胞瘤中發現可靶向的METex14致癌突變,在替莫唑胺治療後復發的膠質瘤中發現導致腫瘤抗藥的MGMT融合基因;又發現顱內海綿狀血管瘤的內皮細胞中存在MEKK3-I441M激活性突變,結合影像數據,首次定義了海綿狀血管瘤的分子分型,為潛在的無痛診斷和靶向治療提供理論基礎。
由於疫情因素,頒獎禮結合線上線下形式舉行,王吉光透過視頻在大會發言。他非常感謝鍾南山院士及評審委員的認可和鼓勵,感謝國家大力支持內地與香港合作項目,特別感謝合作者和團隊成員的重要貢獻。
王吉光向京港學術交流中心表示,鍾南山獎是很高的榮譽,雖然是鼓勵醫學研究,但也非常注重基礎研究在醫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對我個人來說,我更加堅定了利用大數據和計算方法研究人類疾病的研究方向;對於計算生物學和醫學信息學這個新興的領域來說,這個榮譽也起到極大的激勵作用,相信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會投身這個領域,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研究醫學問題,幫助我們早日攻克各種複雜疾病。」
談到研究新進展,王吉光表示團隊正在與內地和香港多家醫院合作,利用最新的多組學高通量技術研究癌症的發生、演化和治療後抗藥的分子機制,這些研究將揭示基因變異在疾病精準診斷和精準治療提供理論依據和切實可行的方案。
獲得「鍾南山青年科技創新獎」之前,王吉光先後獲頒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19年度優秀青年科學家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及香港研究資助局聯合科研資助基金,國家科技部及香港創新及科技局聯合資助計劃基金,多篇論文先後刊登於《自然》、《細胞》、《自然-遺傳學》及《自然-通訊》等學術期刊。
京港學術交流中心為「鍾南山青年科技創新獎」香港地區申報單位,本年度推薦王吉光參評並成功獲獎。獲得首屆鍾南山獎的十位青年科學家,還有王琳、王守巨、王祥喜、呂奔、關偉傑、蘇士成、吳南、林浩添、韓大力。包括王吉光在內,四位來自大灣區。(見附表)
有關鍾南山青年科技創新獎
鍾南山勉勵年輕人要大膽創新,要有志氣有追求,亦要有激情。本獎勵獲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授權、由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設立,旨在培育科技創新人才,推動醫學及生命科學等領域的創新發展,同時支持基層公共衛生防疫。本獎勵每年面向包括港澳地區在內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展開評選,要求38歲以下,主要針對三個領域(科技發明發現、臨床醫學應用、科普工作),每次評選不超過10人。獎項的設立獲得包括來自香港的李家傑珍惜生命基金、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等粵港澳三地多個慈善機構、團體和企業的支持。
附表
姓名 |
任職院校 |
主要貢獻 |
王吉光 |
香港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部兼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 |
發現多個具臨床價值的基因突變,計算輔助精準診斷和治療 |
王琳 |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 |
首次發現絲膠的創傷修複價值 |
王守巨 |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
破解乳腺癌診斷難題 |
王祥喜 |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率先公布世界首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 |
呂奔 |
中南大學醫院管理處 |
在膿毒症與重症凝血病取得原創性突破 |
關偉傑 |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
專攻氣道炎症性疾病(支氣管擴張、哮喘)綜合診療 |
蘇士成 |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乳腺癌研究中心 |
完成國際首個乳腺癌硅膠重建和局部免疫治療臨床試驗 |
吳南 |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 |
首次揭示先天性脊柱側凸(cs)最重要的遺傳致病因素 |
林浩添 |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 |
率先完成全球首個人工智能多中心臨床試驗 |
韓大力 |
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
開發腫瘤免疫治療診斷新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