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未來科學大獎新聞發布會於 2023年8月16日上午10時在北京、香港兩地同步舉行,正式揭曉本屆「生命科學奬」、「物質科學奬」、「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奬」獲奬名單。
「生命科學獎」由兩位科學家獲得
「生命科學獎」由西湖大學植物免疫學講席教授柴繼杰教授,及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周儉民研究員獲得,兩位學者因發現抗病小體並闡明其結構和在抗植物病蟲害中的功能做出的開創性工作而獲表彰。他們的發現將帶來更好的植物病害控制方法,對全球糧食安全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周研究員表示對獲奬感到激動,感謝評委對科學工作的認可,又指他與柴教授合作研究接近20年,期望研究成果能在未來協助農業對抗病蟲害。
(左起)柴繼杰教授、周儉民研究員(圖片來源:未來科學大奬)
兩學者因高溫超導材料研究獲「物質科學獎」
超導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忠賢教授以及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仙輝教授,因對高溫超導材料的突破性發現和對轉變溫度的系統性提升所做出的開創性貢獻而獲「物質科學奬」。陳院士證明鐵基超導體為非常規的高溫超導體,而趙院士則創造並保持了在塊狀材料中超導轉變溫度的記錄。兩位學者對高溫超導的物理機制做了大量系統性的研究,在過去數十年內推動了高溫超導領域的發展。被問及得奬感受時,趙院士表示得獎是對合作團隊的支持及鼓勵,認為超導領域上仍然有很多研究空間,相信年輕一代的中國科學家能有更多貢獻。
(左起)趙忠賢院士、陳仙輝院士(圖片來源:未來科學大奬)
四學者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由微軟亞洲研究院團隊,包括西安交通大學人工智能學院首任院長、去年身故的孫劍教授,時任微軟亞洲研究院研究員何愷明博士、實習生任少卿博士及張祥雨博士共4人獲得。是次授奬是為了以表揚他們於2012至2016年完成對深度殘差學習的研究,加強神經網絡深度,促成了ChatGPT、AlphaGo等突破性成果。
(左起)何愷明博士、孫劍教授。(圖片來源:未來科學大奬)
(左起)任少卿博士、張祥雨博士。(圖片來源:未來科學大奬)
孫東:期望十月大奬科學周 可展示香港獨有魅力
「未來科學大奬周」將於2023年10月14日至17日在香港舉行,期間將舉辦科學峰會,特邀到多名學者包括諾貝爾奬得奬者進行分享,大奬頒奬典禮則會於10月17日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行。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在港區會場致辭時表示,「未來科學大奬」被譽為中國的諾貝爾獎,足以證明它的權威性地位。過去七年來,未來科學大獎共評選二十多名來自兩岸四地的傑出科學家,表揚他們在生命科學、物質科學,以及數學與計算機科學三大領域的卓越成就。孫東教授續指,十月舉行的頒獎禮及大獎周活動將是香港乃至國際科學界的一大盛事,來自全球多個國家、近百名著名科學家將會參與,將帶來最高端的科技資訊,促進國際科研人才交流,期望各位獲獎者和海內外科學家一起感受香港獨有的魅力和蓬勃的創科生態圈。
孫東教授於香港會場致辭。(圖片來源:本中心攝)
盧煜明教授和任詠華院士向傳媒概述未來科學大奬周的活動內容。(圖片來源:本中心攝)
香港地區獲奬情況
自2016年「未來科學大奬」設奬以來,香港學者多次獲授珠榮,以下為歷屆「未來科學大奬」香港學者的獲奬資料:
獲奬者 | 所獲奬項 | 年份 |
莫毅明教授 |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 2022 |
袁國勇教授 | 生命科學奬 | 2021 |
裴偉士教授 | 生命科學奬 | 2021 |
陸錦標教授 | 物質科學奬 | 2019 |
盧煜明教授 | 生命科學奬 | 2016 |
按此瀏覽相關新聞
如欲知道更多教科相關消息,請留意京港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HKA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