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香港中文大學家庭經濟學專家張俊森教授
  • 2014-12-12 11:59
微中見著,家中寓興
------訪香港中文大學家庭經濟學專家張俊森教授

 
採訪:陳錦雲   撰稿:魏姍姍  修訂:李嘉倩 陳錦雲
 
  

編者按:
  張俊森教授,出生於1962年,祖籍溫州,1979年考入浙江大學材料工程系,後於1983年進入南開大學管理系攻讀碩士學位,後又於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取得經濟學博士學位。現於香港中文大學擔任經濟學系系主任。最近獲計量經濟學會推選為院士,成為中國第四個當選的學者。多年來,張俊森從事勞動和人口經濟學,應用計量經濟學領域的研究工作,學術成果斐然,是全球著名的華人經濟學家。

曲折求學路 興趣作指南
  張俊森教授在浙江大學學習時期主修材料工程學,然而他發現自己對工程興趣並不大,反而對環境和社會現象的變化很敏感,於是在本科畢業之後,他考取了南開大學管理學院經濟系的研究生,正式走上了經濟學研究的道路。當時,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任教的世界著名計量經濟學家鄒至莊教授為選拔優秀人才到國外深造設立了「鄒至莊項目」,通過努力,張俊森成功獲取了出國深造的機會。然而,好事多磨,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張俊森的材料沒有被送到國外,從而與這次寶貴的機會失之交臂。正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恰逢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專家教授在南開大學開會,機緣巧合之下,張俊森被推薦到此大學讀書。
  張教授回憶道,當時出發倉促,到了加拿大連住處都沒有安排好,連續幾天都睡在休息室的沙發上,由於到達時間晚,還錯過了學校的第一輪考試。然而,張教授憑著耐力與毅力,克服重重困難,在一年之內取得碩士學位,又在短短四年之內獲得博士學位。

身邊的學問──家庭經濟學
  身為享譽全球的經濟學家,張教授的主攻領域是家庭經濟學,它對於解釋人類行為,尤其是與家庭相關的行為方面,有著驚人的力量。張教授指出,雖然家庭經濟學有著濃厚的學術色彩,不像飛機導彈那樣有著立即顯著的實際利益,但是它滲透在日常生活的點滴抉擇中,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是經濟學家,但是人們都在無形中運用著家庭經濟學原理。即使是在大家熟知的宏觀經濟學問題上,比如就業失業等,其實都需要藉助於家庭經濟學理論。說到這裡,張教授舉了兩個例子,藉以說明家庭經濟學的運用。
  早在60年代,諾貝爾經濟學家獲得者貝克爾就提出了著名的「嫁妝」命題。在婚姻市場中,聘禮為男方家庭給女方家庭的資產,同樣的,嫁妝則會跟隨女方的出嫁來到男方家。貝克爾認為聘禮和嫁妝是一個硬幣的兩面,但張教授認為這可能不符合市場均衡規律。因為在市場學中,資金的付出應該與得到的東西相平衡,那麼嫁妝就成了多餘的東西。關於這個不均衡的疑點,張教授進一步舉例說明。比如如果新娘貌美如花,賢良淑德,那麼聘禮則是理所當然用來匹配女方的美麗,也用來補償女方家庭失去女兒的損失和多年來的養育之恩,這麼說來,新娘本身就可以作為聘禮的對應物,又何須支付多餘的嫁妝。然而,經過研究調查,張教授發現,聘禮與嫁妝的關係不應該為硬幣的兩面,這兩者的作用其實是不同的。事實上,在很多社會中,嫁妝是為了鞏固女方在男方家的地位。提出這一個理論之後,接下來就是要建立模型並尋找相關的數據,再用統計學的方法加以檢驗理論。在家庭生活數據儲備上,台灣要比大陸遠遠走在前面,所以,這個家庭調查研究基於台灣的實例來展開。接下來要解決的難題是該如何量化女方家庭地位這一抽象的概念。張教授提到這裡,有點興奮地說道:「我們巧妙地找到了一個變量來檢測嫁妝的力量,那就是新娘在新家庭中做家務的時間。家務越多,家庭地位越低,嫁妝越高,做家務時間越少」。在隨後的研究中,這個變量轉化方法決定了課題研究的成功與否。由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家庭經濟學就是解釋和預測人類家庭行為的一門學問。

  家庭經濟學不僅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甚至在對法律法規的制定方面都有著重大的實際意義,需要利用家庭經濟學原理解釋行為來合理制定。比如在離婚問題上,有人會提出質疑,女方為什麼要分一半財產。其實女方在家庭中作出的貢獻與創造的財富是巨大的,如生兒育女,提供並維持一個穩定的家庭,女性的價值一點都不輸於男方在外面創造的財富,這點就是基於家庭經濟學的研究。

  除了以上兩個例子,家庭經濟學甚至還可以解釋配偶現象和戀愛關係。張教授指出,家庭經濟學與心理學的根本區別在於,家庭經濟學圍繞著機會成本等經濟因素,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而不是從心理學角度入手,當然心理學、社會學的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感情的因素在家庭生活中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張教授同時表示,沒有任何一個學科,可以完全解釋一個現象。經濟學具有兩面性,這點和醫學很像,現代醫學很強大,可以治理各種疑難雜症,然而依然對癌症、愛滋病等束手無策。同樣的,經濟學可以預知市場動向,卻無法從根本上杜絕經濟危機的發聲。

合則兼濟天下──中港經濟合作
  對於當前中港經濟合作發展,張教授認為應當充分發揮兩地優勢,開展良性競爭,造就雙贏局面。比如在金融業範疇,面對大陸經濟增速逐步下行,債務問題逐漸浮現的現狀,利用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資本充足,資金成本低,法制完善,管理制度優良等特點,可以大有作為。比如可以加快央企整體上市的步伐,通過收購兼併等方式並購在港長期穩定經營的企業,並作為「走出去」的突破口。另外一個可以起到關鍵作用的是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的發展以及人民幣國際化的歷史機遇。近年來,香港的離岸人民幣大幅增長,目前已經超過九千億,在2014年尾或將突破一萬億。隨著離岸人民幣的持續增長,在金融產品政策上雙方應進行更大程度的合作,推出更多的人民幣金融產品,刺激已經推出的人民幣產品在市場上的交投,加大宣傳,提高人民幣產品的受歡迎程度。

  此外,雖然香港在金融業上擁有很大的優勢,但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比如REITs和金融衍生產品以及高頻交易方面都比較落後。倫敦和紐約已經在這方面積累了大量的人才。高頻交易在港發展的陷入困局的一個主要原因來自於印花稅。在2014年財政預算案中,財政司決定取消ETF的交易印花稅,毫無疑問這將有助於ETF的發展。政府也可考慮,將印花稅的豁免擴大到其他交投活躍的股票,比如恒指成份股,利用本港監管完善,制度健全,股票市場規模巨大以及成交活躍等優勢,推動本港成為未來亞太區Equities高頻交易的中心,吸納更多的高端金融人才來港。

  在近期自由行對香港旅遊業的影響方面,張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香港地域狹小,比較適合發展特色旅遊和高附加值的旅遊產業,要小心處理一些可能具有「擠出」(crowding out)效應的政策,比如一些層次較低的一簽多行政策,一方面導致香港市面擁擠降低富裕人士來港旅遊的意向,另一方面對香港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市場秩序確實帶來了一些衝擊。中港政府應緊密合作,推動高附加值旅遊業和特色旅遊業的發展,約束低附加值旅遊業的快速擴張,比如隨著啟德郵輪碼頭的日益完善,中港政府應推動以香港為母港的郵輪業發展。

讓中大揚名世界,讓內地澤於香港
  張教授在中文大學任教的時光已經走過了二十多個年頭,從一開始接手研究生工作,到十年前成為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的副院長,再到去年擔任系主任,這一路走來,張教授一直致力於中大經濟學研究實力的發展。去年,經過多為國外專家的評估和校方的共同探討,中文大學終於確立了五年內建立世界一流經濟學研究學院、十年內成為亞洲地區經濟學研究橋頭堡的重要目標。關於如何實現這一宏偉計劃,張教授表示人才的引進是關鍵,而吸引人才不應該只靠高薪的誘惑,也應該注重系統效應,利用中大本身強大的研究團隊去吸引有抱負的人才加入,這樣才能在強強聯手、相互切磋探討中共同推動中大的進步。除此之外,研究生和本科生生源質量也是評判學校實力的重要指標,這些學生都是學校寶貴的財富和資源,在畢業之後也會以校友身份反饋學校。

  張教授表示,中文大學除了不斷加強自身實力外,也十分重視兩地的學術交流活動。如今,中文大學已經和清華大學和復旦大學組成了三角聯合會議,每年都共商世界經濟動向。另外,在張教授擔任香港經濟學會會長的四年中,曾舉行了兩次經濟學年會,其中一次是在西南財經大學舉行的,另外一次是在南開大學舉辦。而內地舉行的會議,張教授一直都積極參加。目前,張教授還擔任浙江大學,南開大學和東南大學的榮譽教授。張教授大力讚揚了國內經濟學研究的發展速度,並希望將來可以有更加密切而深入的交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