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在京隆重舉行
香港特區獲獎代表赴京領獎並訪問國家科教部門
匡 意 / 繩 聰
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於2012年2月1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央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李長春、李克強出席大會並爲獲獎代表頒獎。溫家寶代表中央、國務院在大會上講話。李克強主持大會。
上午10時,大會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開始。在熱烈的掌聲中,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首先向獲得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長謝家麟,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築與城市研究所所長吳良鏞頒發獎勵證書,並同他們熱情握手,向他們表示祝賀。隨後,胡錦濤等党和國家領導人向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的代表頒獎。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講話中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表示熱烈祝賀,向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誠摯問候和崇高敬意,向關心和參與中國科技事業的外國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謝。他說,要克服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緩解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跨越,最根本的要靠改革開放、體制創新和科技進步,靠激發和調動包括廣大科技工作者在內的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溫家寶強調,要敏銳發現國際金融危機給新的科學技術革命帶來的契機,著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調整完善科技力量佈局,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努力形成中國經濟的新優勢。要積極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支持企業建立和充實研發中心,承擔國家和地區重大科技項目,攻克產業關鍵技術,提高核心競爭力。要從制度上為廣大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提供更加廣闊的舞臺和空間,鼓勵他們走出科研院所創業,特別是創辦科技型企業,讓科技型企業的發展壯大帶動和促進科研成果、創新產品、創新人才的大量湧現。要弘揚科學精神,倡導學術誠信,鼓勵獨立思考,保障學術自由,形成百家爭鳴、民主開放的科學氛圍,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勇於追求真理、執著科學探索、尊重知識產權、珍視學術聲譽。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主持大會時強調,科學技術在一定意義上是經濟社會發展中最活躍、最具革命性的因素,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決定性力量。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以獲獎者為榜樣,以科教興國為己任,把自己的事業抱負、科技專長同國家發展、社會進步、人民幸福更加緊密地聯繫起來,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科學發展、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在會上宣讀了《國務院關於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201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授獎項目36項,全部為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獎授獎項目41項,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39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授獎項目218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9項,二等獎208項;授予8名外籍科學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大會公報顯示,2011年度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科學家在三大獎項中均榜上有名,共有7個項目獲獎。其中,由特區政府推薦的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項目「受體酪激酶介導的信號通路在突觸發育和可塑性中的作用」為香港科技大學葉玉如教授主持完成,特區政府推薦的技術發明獎二等獎項目「多種新型天線的發明,分析及應用研究」則由香港城市大學陸貴文教授、陳志豪教授、薛泉教授和黃衡博士共同完成。詳細獲獎情況見附表。
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香港地區科學家獲獎名單
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
學科組 |
項目名稱 |
主要完成人 |
推薦單位 |
生物學 |
受體酪激酶介導的信號通路在突觸發育和可塑性中的作用 |
香港科技大學
葉玉如 |
香港特別行政區 |
信息科學 |
基於非測距的無線網絡定位理論與方法研究 |
香港科技大學
劉云浩、倪明選
李默、楊錚 |
教育部 |
地球科學 |
典型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分析方法與生成轉化機制研究 |
香港浸會大學
蔡宗葦(第三完成人) |
中國科學院 |
信息科學 |
計算機網絡資源管理的隨機模型與性能優化 |
香港科技大學
李波(第二完成人) |
工業和信息化部 |
工程技術科學 |
基於行為的城市交通流時空分佈規律與數植計算 |
香港科技大學
楊海(第三完成人)
香港理工大學
林興強(第四完成人) |
教育部 |
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
通信 |
多種新型天線的發明,分析及應用研究 |
香港城市大學
陸貴文、陳志豪
薛泉、黃衡 |
香港特別行政區 |
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計算機與自動控制 |
網構軟件技術、平臺與應用 |
香港科技大學
張成志(第三完成人) |
教育部 |
籍國家科技獎勵大會隆重召開之際,京港學術交流中心組織香港的獲獎科學家及部分學者前往北京,出席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同時還訪問了國家科技部、國家教育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中國實行改造開發三十多年,中央堅持走“科教興國”之路,科學技術發展一日千里,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每年湧現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傑出科研成果,極大地推動了社會進步和現代化進程。在每年舉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中央和國家最高領導人都會親自出席大會,為獲獎科學家頒獎,給廣大科技工作者以巨大的鼓舞。京港學術交流中心經過20多年在香港地區的宣傳推介,國家科技獎得到了香港各院校的日益重視,學者們積極申報,將獲得國家科技獎視為崇高的榮譽。本次獲獎代表們能親自出席科技獎勵大會,感受人民大會堂的雄偉壯觀以及大會現場歡樂無比的氣氛,十分難忘。中聯辦殷曉靜副主任會後設宴招待香港的科學家,向獲獎者表示祝賀。席間殷主任發表的講話,讓代表們倍感親切,令人鼓舞,表示會在學術上繼續努力,為國家為香港的科技事業做出更多的貢獻。
代表團於2月13日上午首先訪問了國家科技部,受到國際合作司(港澳台辦)徐海參贊及綜合與計劃處孫鍵處長,發展計劃司計劃協調處徐芃處長,基礎研究司基礎建設處調研員吳根和重大項目處李飛及港澳台辦許洪彬等官員的盛情接待。中聯辦教育科技部副部長曹國英及副調研員李嘯精心安排本次訪問,並親自出席會面。香港科技大學理學院院長葉玉如院士、霍英東研究院院長倪明選教授、研究經費統籌處主任劉樹莉,香港城市大學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陸貴文教授、協理副校長(創新發展及內地事務)薛泉教授,香港浸會大學化學系蔡宗葦教授,京港學術交流中心科學與技術部主管匡增意等參加會面座談。科技部官員詳細介紹了國家科技重點發展計劃體系和管理,內容涉及到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簡稱“973計劃”)和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簡稱 “863計劃”),以及其他支撐計劃、政策引導類計劃等。同時還介紹了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設置與管理,國家對重大科技創新基地建設的政策等。針對香港科學家十分關心的如何申請和參與國家科技項目問題,科技部官員也一一進行了介紹。根據最新的安排,香港院校在內地設立的具獨立法人資格的單位(如深圳研究院),擁有與內地其他科研機構相同的獨立申請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的權利。
2月14日下午和15日上午,香港代表團分別訪問了國家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副主任周靜,成果專利處處長楊健安、副處長萬猛和劉爽女士等熱情地歡迎香港來賓。李主任介紹說,作為促進中國高等學校科技發展為目的之教育部直屬事業機構,科技發展中心承擔了有關科研基金、科技成果、科技開發、成果轉化與推廣、科技產業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並為教育部在高等學校科技政策方面提供諮詢和建議。中心十分重視與香港高校的交往,自2009年開始接受香港高校申報「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以來,增進了對香港高校科研實力的認識,對香港高校每年有多個項目獲獎表示熱烈地祝賀。李主任特別向香港學者介紹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對高校教學科研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建議學者們充分利用中心建設和管理的“中國科技論文在線”、“中國學術會議在線”等網站平台,掌握科技最新信息。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港澳台事務辦公室副主任王逸教授為來訪的香港代表團詳細介紹了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系列,國家為支持基礎研究所投放的資金逐年快速增加,2011年經費總額達到187億元,而2012年更達到235億元。王主任表示,基金委與香港研究資助局共同設立的聯合資助計劃,資助的經費正逐年增加,目前給予內地合作方的資助金額已達80萬元人民幣,給予港方的資助金額已是90萬元港幣。他還向來賓指出了申請項目時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並回答了學者的提問。
短短三日的訪京活動,香港代表團的行程非常緊湊,成員感到充實且難忘。尤其是在頒獎現場親眼見到胡錦濤主席為香港科大葉玉如教授頒發證書的一刻,大家都十分雀躍,歡欣鼓舞。本次走訪的幾個科技部門和單位也是非常難得,從訪問座談中掌握了豐富的信息,對在兩地合作中遇到的不少疑問也得到了滿意的解答,也建立了良好的關係,為今後進一步開展科研合作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