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預告※「2016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講座系列
  • 2016-10-13 12:01

「2016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講座系列

現代科技發展迅速,華人科學家在推動科研與科技發展方面都擔當着重要角色。在不同的研究領域上,他們都取得卓越成果,且獲得國際稱譽。「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講座系列」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京港學術交流中心及香港中華科學與社會協進會合辦。自2003年開始至今,已邀請超過60位著名華人科學家發表專題演講,把最新科技發展的信息與大眾分享,並且鼓勵青年人投身科研工作,成為推動未來科技發展的動力。

「2016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講座系列將於本年10月21日(星期五)香港科學館演講廳舉行。今年的活動將會就量子信息科學及航天技術應用舉辦兩個講座。這次講座的講者在其學術及專業領域內均有重要的貢獻和成就,其中一位更是應邀從內地到訪香港,這實在是一次難得的交流學習機會。講座的內容如下:

開幕儀式暨第一節講座 (下午2:00-3:15)

講題: 新量子革命

講者: 陳宇翱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量子物理與量子信息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

內容概要:量子力學是近代自然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柱。作為量子調控的第一個系統性應用,量子信息科學(包括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量子精密測量等)可以在確保信息安全、提高運算速度、提升測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經典信息技術的瓶頸,為社會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多個重大問題提供革命性的解決途徑。量子調控和量子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標誌着第二次量子革命的興起。本講座將回顧相關科學領域歷史,並介紹我國在量子通信技術和應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未來的發展方向。

第二節講座 (下午3:25-4:25)

講題:從「嫦娥」探月到無創外科手術

講者:容啟亮教授 (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副系主任、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

內容概要:探索太空奧秘為科學家多年來研究的重要課題,而如何將精密的航天技術轉化為民用技術,並應用於社會大眾層面,亦是一個意義深遠的課題。本講座將介紹香港理工大學研究團隊多年來所參與的幾項重要深度太空探測工程,以及憑藉為探測任務開發創新精密儀器所得的經驗與專業技術,研發出嶄新的外科手術機械人系統 (NSRS),為開拓未來無創外科手術的領域踏出了重要且歷史性的一步。

第三節講座 (下午4:35-5:35) (新增)

講題:木星:征服太空的前哨站

講者:葉永烜院士 ( 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澳門科技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

內容概要:在太陽系的無人太空探索任務中,木星一直在擔當重要的角色,它對無人太空探測器通往外太陽系行星和黃道平面以外的空間具有重要的作用。與前者有關的太空任務包括航行者號、伽利略號、卡西尼號和新地平線號任務;後者是尤利西斯號任務。此外在太陽系中,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它可能影響其他行星的形成過程和動力學演化。近年發現木衛二的冰冷表面之下可能有液態海洋,也可能孕育有生物圈。本講座將介紹如何尋找木星的更多的秘密及木衛二存在生命的機會。

嘉賓主持:劉培生教授(香港科技大學環境學部研究員兼副教授)

第一節為普通話講座,第二節為粵語講座,設有普通話/粵語即時傳譯服務。

免費活動,即場入座,座位先到先得。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