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在昨天(28日)公佈增選當選院士名單的公告,香港地區共有三位教授當選,他們分別是:香港中文大學謝作偉教授、香港理工大學滕錦光教授和香港浸會大學湯濤教授。京港學術交流中心向三位香港學者致以摯誠的祝賀,並祝他們在學術上繼續努力,創造更多新成果!
謝作偉教授在1990年獲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和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上海有機所)聯合培養博士學位,現為中大理學院卓敏化學講座教授。謝教授早年在上海從事研究時獲中國化學會頒予青年化學獎以資表揚。加入中大後,於1997及2008年兩度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2002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獎,2003年獲裘槎基金會優秀科研者獎。同時,他亦獲校內多項殊榮,包括2003年中大青年學者研究成就獎及2007中大傑出研究獎。謝教授屢獲獎譽,以表彰他在金屬有機及無機化學的傑出貢獻,特別是關於碳硼烷及金屬碳硼烷和鑭系元素有機化學等領域。謝教授於國際權威期刊發表180餘篇論文,是國際硼化學會議的國際學術委員會委員及國際金屬有機化學會議的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
滕錦光教授於1983年獲浙江大學工學學士學位,及後於1990年獲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博士學位。滕教授自2005年起,出任香港理工大學結構工程講座教授。他亦曾先後擔任香港理工大學協理副校長及建設及地政學院院長。滕教授為現任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滕教授從事結構工程研究超過三十年,所涉及的研究領域包括土木工程複合材料及結構和鋼及薄壁結構。他曾發表190餘篇SCI期刊論文。滕教授的大量研究成果被中國、澳洲、歐洲及美國的有關工程設計指南/規範所採用。在Elsevier為上海軟科2016全球學科排名所編制的全球高被引學者名單上,滕教授被評為土木工程及機械工程兩個學科的高被引學者。滕教授目前的主要研究範疇是通過不同結構材料(特別是新型結構材料,包括複合材料、高強鋼材、超高性能混凝土等)的創新組合來提升土木工程結構的力學性能及其可持續性。滕教授的研究工作曾多次獲獎,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際土木工程複合材料學會(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FRP in Construction)的IIFC獎章、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的State of-the-Art of Civil Engineering Award等。滕教授於2013年獲選為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及於2015年當選為愛丁堡皇家學會通訊院士。
湯濤教授於1984年取得北京大學計算數學學士學位,1989年獲英國利茲大學(Leeds University) 應用數學博士學位。1990年至1998年,他在加拿大西門菲莎大學(Simon Fraser University) 先後擔任數學系助理教授及副教授;並於1998年底加入香港浸會大學,歷任副教授丶教授,並於2003年晉升為數學講座教授。湯教授的研究興趣包括計算流體力學丶偏微分方程數值解,特別是自適應算法丶高精度算法丶算法的理論分析。自1990年起,湯教授的研究項目分別得到加拿大自然科學和工程研究委員會丶香港研究資助委員會丶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丶中國科學院丶英國工程物理科學研究委員會的資助。湯教授於1988年獲「第三屆國際青年數值分析家獎」 (Leslie Fox Prize),2003年獲「第五屆馮康科學計算獎」,2007年獲「國家傑出青年(海外)科學基金獎」,同年獲國家教育部頒發「2007年度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一等獎)」,2012年被美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協會(SIAM)選為會士。湯教授至今共發表了100餘篇SCI雜誌論文,並曾是多個重要學術期刊的編委,湯教授2005年至2008年任香港浸會大學數學系系主任;2002年至2011年出任大學研究生院院長;自2009年起, 湯教授出任香港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 並自2011年起, 出任香港浸會大學理學院院長。
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的規定,2017年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61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16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這次院士增選工作是改進完善院士制度後進行的第二次增選,於2017年1月1日正式啟動。經過推薦、通信評審、公示、會議評審以及全體院士終選投票等程式,2017年共產生中國科學院院士61人。其中,數學物理學部11人,化學部9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3人,地學部10人,資訊技術科學部6人,技術科學部12人。新當選院士平均年齡54.1歲,最小年齡46歲,最大年齡67歲,60歲(含)以下的占91.8%。新當選院士中有3名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