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教育部陳寳生部長為香港獲獎學者頒獎
— 國家教育部2017年度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香港地區頒獎典禮
必 琪
國家教育部2017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香港地區頒獎典禮於2018年4月14日上午在香港中文大學舉行,國家教育部陳寶生部長出席並擔任頒獎嘉賓。
特邀嘉賓與獲獎高校代表合影。(左起:蔡若蓮副局長、劉貴芹司長、李魯部長、劉錦主任、黃國賢協理副校長、段崇智校長、陳寳生部長、吳宏偉協理副校長、呂堅副校長、呂玉剛司長、許濤司長、李乃堯總裁)
為鼓勵香港獲獎學者在科研領域屢創佳績,國家教育部科技獎勵辦公室、京港學術交流中心聯合主辦2017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香港地區頒獎典禮,國家教育部陳寶生部長、國家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許濤司長、國家教育部港澳台事務辦公室劉錦主任、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呂玉剛司長、國家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劉貴芹司長、中央人民政府駐港聯絡辦公室教育科技部李魯部長、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局蔡若蓮副局長、香港中文大學段崇智校長、京港學術交流中心李乃堯總裁出席頒獎典禮。
2017年度,28位本地學者分別以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為完成單位,經香港地區申報或與內地院校單位合作,榮獲10項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獎種涵蓋「自然科學獎」及「科技進步獎」,其中,一等獎4項,二等獎6項。(詳情請見附表)
教育部港澳台辦劉錦主任主持頒獎典禮並宣讀2017年度香港地區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獲獎項目及名單,陳寶生部長為香港地區獲獎學者和高校頒發榮譽證書。香港中文大學段崇智校長、香港理工大學黃國賢協理副校長、香港城市大學呂堅副校長、香港科技大學吳宏偉協理副校長分別代表獲獎高校領取證書。
香港中文大學段崇智校長歡迎各位嘉賓及各校獲獎學者齊聚香港中文大學,祝賀獲獎學者並對他們的辛勤工作表示敬意。香港地區授獎項目以本地高校學者與內地科研人員共同完成的研究為主,香港與內地高校間合作日益深入。段崇智校長鼓勵香港科研人員精益求精,繼續為國家、為香港的產學研發展貢獻研究成果,迎合國家建設科技強國、「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進一步發揮及提升香港的教育和研究優勢。
獲獎學者黃聿教授在頒獎典禮上發言,他指出,香港與內地高校同仁日益密切地交流與合作已成趨勢,香港高校學者將在國家科研發展中持續發揮影響力。此外,黃聿教授代表香港地區獲獎學者,感謝國家對香港教育和科技發展的關心,感謝國家教育部對香港學者獲得科技獎勵的重視,感謝京港學術交流中心長期致力於促進兩地高校間的合作。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是國家教育部設立的科技專項獎,面向全國高等院校,鼓勵在科學技術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高校教師、科技工作者和科研組織,每年由國家教育部授獎並頒發榮譽證書。2009年起,京港學術交流中心負責是項獎勵在香港地區的諮詢、申報、推薦及頒獎工作。
陳寳生部長(左)為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獲獎者香港理工大學許昭教授(右)頒發榮譽證書。
陳寳生部長(左)為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獲獎者香港城市大學朱劍豪教授(右)頒發榮譽證書。
陳寳生部長(左)為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獲獎者香港科技大學施凌副教授(右)頒發榮譽證書。
陳寳生部長(左)為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獲獎者香港理工大學張磊教授(右)頒發榮譽證書。
陳寳生部長(中)為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獲獎者香港理工大學鍾富禮副教授(右)、蔡及時副教授(左)頒發榮譽證書。
陳寳生部長(左2)為獲得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的香港中文大學黃聿教授(左1)及其團隊頒發榮譽證書。
香港中文大學姜里文教授(左4)及其團隊獲得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主要完成人均為香港學者。
陳寳生部長(中)為獲得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的香港科技大學張利民教授(左)、常東升工程師(右)頒發榮譽證書。
陳寳生部長(右2)為獲得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的香港中文大學黃錦輝教授(左2)及其團隊頒發榮譽證書。
相關資訊:
1. 更多頒獎典禮照片可按此連結瀏覽或到本網頁京港相冊瀏覽。
2.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稿:中大三科研項目榮獲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2018年4月16日)
3. 大公網:28港學者獲頒國家教育部科研獎(2018年4月18日)
國家教育部2017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香港地區授獎項目
獎種 |
獲獎等級 |
項目名稱 |
主要完成人 |
主要完成單位 |
自然科學獎 |
1 |
新能源電力系統需求側靈活資源的優化與控制理論 |
宋永華,胡澤春,林今,孫凱,萬燦,許昭 |
清華大學,浙江大學,香港理工大學 |
自然科學獎 |
1 |
半導體微納結構光致發光機制與拉曼散射研究 |
吳興龍,朱劍豪,熊詩傑,沈劍滄,吳培亨,陳健,范吉陽,劉釗,楊利文,黃高山 |
南京大學,香港城市大學 |
自然科學獎 |
1 |
網絡系統資源優化與控制基礎理論及方法 |
陳積明,程鵬,曹向輝,施凌,賀詩波,何建平,鄧瑞龍 |
浙江大學,香港科技大學 |
自然科學獎 |
1 |
視覺信息的表示學習理論與方法 |
楊健,楊猛,張開華,徐勇,張磊 |
南京理工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 |
自然科學獎 |
2 |
神經模糊系統建模中的聚類、知識利用和學習方法 |
王士同,鄧趙紅,鐘富禮,蔣亦樟,蔡及時,朱林,吳軍 |
江南大學,香港理工大學 |
自然科學獎 |
2 |
複合結構關鍵基礎理論的分析和試驗研究 |
徐榮橋,吳宇飛,陳偉球,沈旭棟 |
浙江大學,香港城市大學 |
自然科學獎 |
2 |
代謝綜合征內皮細胞功能紊亂的分子機制及藥物靶點的研究 |
黃聿,黃永德,田小雨,劉利梅,陳振宇,董京輝,黃少玲,鄭慧珊,劉建,張揚 |
香港中文大學,北京大學,河北醫科大學 |
自然科學獎 |
2 |
植物蛋白選擇性轉運和降解的分子調控機理 |
姜里文,高彩吉,莊小紅,沈錦波,崔勇,王向鋒,蔡易 |
香港中文大學 |
自然科學獎 |
2 |
潰壩機理、動態風險評估及應急決策理論 |
張利民,彭銘,徐耀,常東升,張建民 |
香港科技大學,同濟大學,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 |
科技進步獎 |
2 |
面向「兩文三語」的大規模社交媒體檢索與理解平台研製及產業化 |
黃錦輝,徐睿峰,李斌陽,陳金勇,顏博,李順,桂林,馮沛璋,李博 |
香港中文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國際關係學院,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