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求是網
核心要點:
■ 科技創新為農業產業興旺培育新動能。產業興旺關鍵在質量興農、綠色興農,要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根本上就是要依靠科技創新轉變發展方式、轉換增長動力,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加速我國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的轉變。
■ 科技創新為農村生態宜居提供新方案。生態宜居就是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確保農村良好生態環境這一鄉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加強農村自然資源保護、應對農村突出環境問題、合理開發農業生態資源,需要科學的指引、技術的支撐和創新的推動。
■ 科技創新為農村鄉風文明引領新風尚。鄉風文明就是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提升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當前,我國一些鄉村存在的迷信、惡俗、陋習等不文明現象,核心原因就是農民科學文化素質有待提高。不斷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是提升鄉村文明水平的關鍵一招。加強農村科學文化普及,用科學武裝頭腦,用文化滋潤心田,引領形成衛生、文明、科學的生活風尚。
■ 科技創新為農村治理有效構建新模式。治理有效關鍵就是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社會治理體制。現代化技術手段應用不足是制約當前農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塊短板。要充分利用遠程教育等現代科技工具,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加強上級黨組織對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要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造鄉村治理和服務系統,為平安鄉村、村民自治、鄉村法治德治等方面提供重要技術保障。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移動通信、智能終端機等信息技術和產品,實現村民有效知情、有效參與、有效監督。
■ 科技創新為農民生活富裕拓展增收新空間。實現生活富裕的基礎就是要穩步提高農民收入水平,提升農村民生保障水平。科技創新作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是農民增收創富的強大引擎,在脫貧攻堅、健康醫療等方面具有重要支撐作用,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加速彌合城鄉數字鴻溝。要以農業現代化延長農業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以科技服務平台支持農民開展創新創業,推動農民高質量就業,帶動農民增產增收。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域出發、着眼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作出的重大決策,是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重大戰略選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新旗幟和總抓手。習近平總書記用「七個之路」「五個振興」回答了鄉村振興發展的路徑和重點,強調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積極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與鄉村振興戰略深度融合,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作用,實行創新驅動鄉村振興發展,既是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加速推進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
一、鄉村振興根本上要依靠科技創新
鄉村振興,本質上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過程。世界經驗表明,科技創新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根本動力。發揮科技創新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支撐作用是黨中央提出的明確要求,也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三農」重要論述的必然要求。
實現農業現代化,必然要求科技創新推動農業全面升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業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世界農業發展的歷程清晰表明,在農業技術、製造技術、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現代科技推動下,農業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實現了革命性的提升。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農業發展壯大的經驗也充分反映了科技在其中的根本性作用,我們依靠雜交水稻等重大農業技術創新,用佔世界9%的耕地解決了占世界近20%人口的吃飯問題,為全球農業發展做出卓越貢獻。
實現農村現代化,必然要求科技創新推動農村全面進步。現代科學技術的應用和普及,極大地提升了鄉村生活的便利度和舒適度。重大工程技術難題的創新突破,打通了農村孤島融入現代經濟的通道,讓偏遠鄉村同外部世界實現了歷史性的互聯互通。信息技術、現代物流等技術手段,有效拉近城鄉之間的距離,現代醫療技術不斷提升農民健康水平,新一代生物技術、新材料等的發展,為鄉村真正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
使農民從傳統意義上的農民轉變為現代化的農民,必然要求科技創新推動農民全面發展。沒有農民的現代化轉變,就不可能真正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只有用現代科學知識和技術武裝農民,實現人的認識、觀念、技能、素質協同全面發展,才能為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美麗鄉村提供扎實的能力保障。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加強農村基礎教育,開展科技下鄉等活動,但總體上講,我國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與世界農業強國還存在較大差距。
科技創新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必然要求以人才為核心的創新要素向鄉村彙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鄉村振興要靠人才、靠資源;創新驅動的本質是人才驅動。人才是重中之重,要讓各類創新創業人才到鄉村的舞台上施展才華,通過人才帶動技術、資本等資源向鄉村流動聚集,充分發揮創新要素的系統性集成性作用,整體性帶動農業農村農民的升級發展。新世紀以來,我國開創性地建立科技特派員等相關制度,以人才為牽引帶動技術、信息、資金、管理等創新要素集成下鄉,為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注入「新鮮血液」。
二、堅決走創新驅動鄉村振興發展道路
黨中央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明確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緊緊圍繞這五大要求,科技創新要發揮好支撐引領作用,推動鄉村實現創新驅動發展。
科技創新為農業產業興旺培育新動能。產業興旺關鍵在質量興農、綠色興農,要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根本上就是要依靠科技創新轉變發展方式、轉換增長動力,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加速我國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的轉變。加強農業創新體系建設,統籌建設農業科技創新基地,夯實農業的創新能力基礎。加強高質量農業科技供給,提升農產品質量技術標準,生產更多高質量農產品,為實施質量興農戰略提供科技支撐。鼓勵開展農業科技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實現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下鄉,發展鄉村共用經濟、創意農業、特色產業,構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
科技創新為農村生態宜居提供新方案。生態宜居就是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確保農村良好生態環境這一鄉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加強農村自然資源保護、應對農村突出環境問題、合理開發農業生態資源,需要科學的指引、技術的支撐和創新的推動,加快鄉村自然資本增值,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應對農業面源污染等突出環境問題,增加農業生態產品和服務供給,都需要運用現代科技和管理手段,促進生態和經濟良性循環。
科技創新為農村鄉風文明引領新風尚。鄉風文明就是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提升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當前,我國一些鄉村存在的迷信、惡俗、陋習等不文明現象,核心原因就是農民科學文化素質有待提高。不斷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是提升鄉村文明水平的關鍵一招。加強農村科學文化普及,用科學武裝頭腦,用文化滋潤心田,引領形成衛生、文明、科學的生活風尚。扎實推進科技惠民,以科技創新帶來的實在收益和獲得感,激發農民對新知識和新科技的內在需求和渴望。利用移動互聯網、「兩微一端」等新科技手段,深度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宣傳教育,打造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科技創新為農村治理有效構建新模式。治理有效關鍵就是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社會治理體制。現代化技術手段應用不足是制約當前農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塊短板。要充分利用遠程教育等現代科技工具,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加強上級黨組織對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要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造鄉村治理和服務系統,為平安鄉村、村民自治、鄉村法治德治等方面提供重要技術保障。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移動通信、智能終端機等信息技術和產品,實現村民有效知情、有效參與、有效監督。
科技創新為農民生活富裕拓展增收新空間。實現生活富裕的基礎就是要穩步提高農民收入水平,提升農村民生保障水平。科技創新作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是農民增收創富的強大引擎,在脫貧攻堅、健康醫療等方面具有重要支撐作用,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加速彌合城鄉數位鴻溝。要以農業現代化延長農業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以科技服務平台支持農民開展創新創業,推動農民高質量就業,帶動農民增產增收。要把科技創新提供的智力支撐和技術體系作為脫貧攻堅的兩隻翅膀,助力精准扶貧加速起飛。要加快技術創新和產品換代步伐,全面提升農村醫療衛生、教育等民生保障水平。要加強農村新一代移動互聯網等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民增收打造信息化服務平台。
三、加快實施鄉村振興科技創新工程
走好創新驅動鄉村振興發展道路,現階段核心是要堅持問題和目標導向,強化科技項目、創新基地、農業科技人才的統籌銜接,完善科技園區的產業扶持功能,發揮科技對精准扶貧的支撐作用,加快實施鄉村振興科技創新工程。
推進改革創新,構建國家農業農村科技創新體系。探索建立符合農業農村科技發展規律、各類農業農村科技創新主體協調互動和創新要素高效配置的國家農業農村科技創新體系,強化鄉村振興的科技政策和制度性供給。培育符合現代農業農村發展要求的創新主體,佈局全鏈條協同的創新基地,構建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完善適應農業農村科技創新規律的保障制度,營造良好的農業農村科技創新生態,形成創新要素向農業農村聚集的新局面。
加強研發部署,搶佔農業科技創新戰略制高點。圍繞農業農村發展重大需求、瓶頸制約問題和科技工作部署,做好農業農村科技領域的總體設計,不斷優化以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為引領的研發佈局,構築先發優勢。加快啟動種業自主創新工程,在農業發展的核心領域部署實施若干重點研發專項,積極拓展實施一批重大研發項目。
統籌基地建設,形成農業科技國家戰略力量。面向國家長遠發展和全球競爭,在農業農村領域佈局一批戰略定位高端、組織運行開放、創新資源集聚的科技創新基地與平台,謀劃建設若干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等,形成以國家實驗室為龍頭的農業科技創新基地「雁陣」。強化基地、項目、人才建設的聯動,打造農業科技國家戰略力量。
實施人才戰略,建設新型職業農民隊伍。不斷深化農業農村人才體制機制改革。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和服務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科技服務體系。加快雙創平台載體建設,營造科技人員向鄉村逆向流動的專業化、社會化、便捷化制度環境,激勵科技特派員、大學生、返鄉農民工、鄉土人才開展創新創業。加強職業農民培訓,打造「農民技術職稱」品牌,提升農民職業技能。開展「三農」科技創新宣傳與科普下鄉入村行動,培育一批有文化、愛科學、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高素質新型職業農民。加強對農業科技型企業家的培育和支持。
建設科技園區,發展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把握農業科技園區的「農、高、科」定位和作用,完善支持科研科技園區創新發展的政策體系,優化農業科技園區佈局,把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成創新創業的重要基地、培訓職業農民的大課堂、成果示範推廣的主陣地、集聚創新資源的重要載體、農業農村改革的試驗田,培育世界級農業高新技術企業,打造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集群。
強化縣域創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堅持新發展理念,走縣域創新驅動發展道路。建設一批創新型縣(市)和創新型鄉鎮,構建鄉村振興的科技樣板。面向基層,重心下移,加強基層科技管理隊伍建設,加大對縣域科技工作的指導和服務。面向鄉村振興重大需求,加大綠色技術供給,加強集成應用和示範推廣。推進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建設,加強現代種業為引領的新品種技術成果供給,加大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力度。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深入實施科技扶貧「百千萬」工程,推動科技人才和成果向貧困地區集聚,提升貧困地區內生發展動力。圍繞「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需求,加大「三區」人才計劃支持科技人員專項計劃的精准實施力度。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在脫貧攻堅中的排頭兵作用,到2020年實現具備產業發展基礎的貧困村科技特派員科技服務全覆蓋。
更多相關訊息:
1. 求是網 《求是》第15期刊發文章《走創新驅動鄉村振興發展道路》(2018年8月7日)
2. 求是網 《走創新驅動鄉村振興發展道路》(2018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