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2018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講座於11月2日在港舉行
  • 2018-11-07 14:50

「2018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講座於11月2日在香港科學館舉行。來自香港與內地的科學家們就再生醫學、人工智能等課題進行演講。

 

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李美嫦致歡迎辭。

 

與會嘉賓:(左至右)中聯辦教科部部長李魯、香港科學館總館長陳淑文、中聯辦副主任譚鐵牛、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中國科協交流部副部長張森。

 

本次講座由香港科學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京港學術交流中心聯合舉辦。講座嘉賓有: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兼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譚鐵牛院士。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與參加講座的學生。

 

三位嘉賓都給在場的觀眾獻上了精彩的演講,並勉勵年輕人應該勇敢地探索新事物,追求創新。

 

段崇智校長以「再生醫學的力量」為題發表演講時表示,跨學科、跨地域合作是科研發展,特別是再生醫學研究的大方向。他勉勵有志從事再生醫學研究的年輕人,多涉獵不同範疇的知識,並利用暑假到實驗室參與研究工作,吸取實際經驗,相信一定能發掘更多新事物,刺激創新思維。

 

鍾南山教授則以「提高青年創新素質的思考」為題目發表演講。他說,年輕人應該有好奇心,堅持追求理想。科學家做研究也不是一開始就能找到準確的方向,中途可能會有變化,但通過不斷思考總能找到新意念,繼續改進和提升。鍾教授認為,任何發現和發明,都需要加上實踐,取得經濟和社會效益,才算是真正的創新。廣東、香港和澳門在急性傳染病、中醫藥等不同方面都有廣闊的合作空間,他鼓勵年輕人把握粵港澳大灣區機遇,做出成績。

 

鍾南山院士給大家講解何謂創新。

 

譚鐵牛院士的講座主題「人工智能:天使還是魔鬼?」。題材新穎,講述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發展現狀和趨勢。他說,整體上,人工智能仍處於起步階段,仍有巨大的創新空間。但同時人工智能產業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將對國際格局產生深刻影響,加速推進人類社會邁進智慧化新時代。譚院士最後也為演講題目給出了答案:人工智能本身沒有天使和魔鬼之分,它是一把雙刃劍,大家應未雨綢繆,趨利避害,確保人工智慧的正面效應,確保它能造福人群。

 

譚鐵牛院士幽默地闡述了人工智能的前景。

 

自2003年開始,「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講座系列已邀請了超過60位著名華人科學家發表專題演講,將最新科技發展的資訊與大眾分享,並鼓勵年輕人投身輕人投身科研工作。

返回頂部